韋陀銅佛像的造型
經(jīng)常去寺院的朋友會發(fā)現(xiàn),在寺院天王殿供奉的彌勒佛像背后有這一尊背對廟門的韋陀銅佛像,每年的農(nóng)歷六月初三是韋陀菩薩的圣誕日,在這一天有很多的佛教信徒前來供奉。
韋馱菩薩,又稱韋陀天,梵名音譯為私建陀提婆,意為陰天,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,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,后來歸化為佛教的護法天神,是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。傳說在釋迦佛入涅時,一個捷疾鬼渾水摸魚,偷走一對佛牙舍利,韋馱及時追趕,奮力奪回。因此人們便把他稱為驅(qū)除邪魔,保護佛法的護法菩薩。
在寺院中韋陀銅佛像的造型頭戴鳳翅兜鍪盔,足蹬烏云皂履,身披黃金鎖子甲,手持金剛杵,怒目圓睜,斬妖降魔,為眾多學(xué)佛者護法,還他們一個清靜之地。他就是韋陀,是千位賢佛中最后一位,名字叫做樓至佛,道場在天目山。
在佛教中,金剛杵象征著所向披靡、無堅不摧的智慧和佛性,可以打敗阻礙修道成功的惡魔。而在后來建造佛寺的時候,金剛杵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,《鑄鼎余聞》:"合掌捧杵者,為接待寺,凡游方釋子到寺,皆蒙供養(yǎng)。按其杵據(jù)地者則否,可一望而知也。"
當(dāng)金剛杵被橫放在手臂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十方叢林,可以接受游僧掛單;金剛杵觸地時,表示該寺廟是子孫叢林,不接受外來游僧掛單;金剛杵指向天空,表示該寺院只能接待少量游僧。也就是說當(dāng)進入一個寺廟,看看金剛杵的不同位置,就可以了解該寺廟的大致情況。
推薦產(chǎn)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銅關(guān)公雕塑款式和擺放
- 體育運動雕塑在校園中有著怎樣的作用
- 校園雕塑的作用
- 作為設(shè)別系統(tǒng)的城市雕塑
- 廣場雕塑設(shè)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
- 雕塑的價格相差的原因
- 適合安裝在校園雕塑有哪些
- 銅雕塑中的紅銅和黃銅有什么區(qū)別
- 雕塑廠家如何設(shè)計以城市為主的主題性雕塑
- 校園雕塑廠家在制作校園景觀小品時的設(shè)計要求